壮族三月三吃什么?
阴历三月三,不只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郊游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鼻祖的重要日子。
也是广西壮族、瑶族、侗族、苗族、汉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歌节不只是宏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沟通的盛会。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前史。壮族山歌的开展尤为杰出,歌会非常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集合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构成了数百人致使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壮族三月三有其共同的饮食风俗,就像汉族中秋吃月饼相同重要,详细壮族三月三吃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壮族三月三吃什么?
壮族,多在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行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留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构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三月三来上坟,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别的,艾糍粑、粉蒸肉、黑糯米酒是广西“三月三”的特征食物。
今日小编特别为您介绍壮族三月三的美食——五色糯米饭。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物是深得仙女们的欣赏后撒播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壮家人喜欢五色饭,把它作为美好吉祥的标志。除了阴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乃至春节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
壮人也爱枫叶,以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祥和安全。所以,阴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分,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选择的枫叶。乃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子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安全。
壮家人常常以糯米饭的色彩是否艳丽,滋味是否甜美来鉴定女主人是否是真实的巧妇。每到三月初三或清明,天还没亮,各家的主妇们遍纷繁起床,把泡好的五色糯米放入蒸笼里用文火蒸煮。早晨,孩子们个个拿着五颜六色的糯米团边走边吃,比谁家的饭更黑、更黄、更紫、更香。
五色糯米饭不只漂亮甘旨,并且具有必定的药用价值。用来染红色彩的“红兰草”具有生血效果,染黄色彩的“黄花饭”或栀子具有清热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