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端午节节日风俗
端午节为每年阴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的风俗,不仅是吃粽子这么简略。我国各地,在端午节这一天都有着五光十色的节庆活动。下面,小编就为咱们介绍一下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一起了解下这些逐步被咱们淡忘的节日风俗。
端午节的节日风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我国端午节的风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风俗活动之一,在我国南方区域普遍存在,在北方接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风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方式。
关于赛龙舟的来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来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先后传入邦邻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食粽子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风俗。依据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留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步撒播下来。一直到今日,每年五月初,我国大众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复。
沐兰汤
端午洗澡被称为兰汤沐浴。又名沐兰汤。
端午沐浴便是用艾叶、菖蒲、佩兰等草药煮成汤,全家巨细在端午的时分(最好是正午)洗澡。
兰汤沐浴是一种杰出的卫生习惯,至于兰汤所用之“兰”,其实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今日医家常用之中草药佩兰。在端午之时,以佩兰和菖蒲、艾叶等香草煎汤洗澡可祛邪避瘟,防痱止痒,医治和防备各种感染性疾病,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挂艾草和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能够趋利避害。过端午,一般会将艾草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上,或是在门楣两头别离插上一根艾草。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
佩豆娘
旧时端午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区域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异样方式。
栓五色丝线
听说,戴五色线的儿童能够避开蛇蝎类毒虫的损伤;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能够保健康。
画额
画额,汉族风俗,端午节以雄黄涂改小儿脑门,云可驱避毒虫。
我国古人以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初五日的正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亦为全年大热天开端,五毒蛇虫开端活泼。为此,人们采纳各种办法防毒、避暑、避灾,逐步构成各式各样的风俗。端午画额风俗以除瘟、驱邪、求吉利而呈现。
典型的办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脑门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佩香囊
节日风俗,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光有避邪驱瘟之意,并且有襟头装点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幽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五花八门,小巧耀眼。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风俗之一。香囊内一般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幽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用。
躲端午
躲端午,旧时端午节风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