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二月二龙昂首:熏虫、炒豆与击梁辟鼠

阴历二月二日,俗谓龙抬头,被称为青龙节或春龙节、龙头节,胶东一带多称为二月二。此刻正值惊蛰前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传说中的龙也从熟睡中醒来,所以叫“龙抬头”。

国学帮材料下载网

听说这个节日起源于宓羲时期,宓羲氏注重农业出产,每年阴历二月初二这一天,要亲身播种,为全国大众做典范。后来黄帝、尧、舜等相继效法。到周武王时,不只沿用了这一传统做法,还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施。《农政全书》中说:“二月初二日东坐兴,俗谓之上工日。”一般农家也开端试犁,海阳等地习俗,扶犁人先拜犁具,并唱喜歌:“犁破新春土,牛踩丰盈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然后牵牛到田间标志性地耕一耕。民间还有传说二月二日是土地神的生日,有些当地这天要祭土地神,也与春季出产本日开端有关。因此,最早二月二与耕耘有关,与咱们的农耕传统密切相关。龙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掌管治水,水与耕耘密切相关;又由于节期在惊蛰前后,春雷响动,蛰伏蛰居的动物开端活动,一些害虫也开端萌发,所以民间又有在这一天驱虫辟邪的习俗,因此逐步演变成以驱虫灾和祈丰盈习俗为主的节日。

引龙与打灰囤

引龙,是用草木灰从村里的井边或门外一向引到自家水缸前;打灰囤,是农家早上掏出锅底的灰在门口“打灰囤”,用草灰画成各种粮囤的形状,在囤的外面还要画上梯子的形状,意思粮囤又高又满,需求踩着梯子才能取粮,以求这一年五谷丰登。有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

还依据气候来预卜收成,当日天晴无风叫“收囤”。莱州当地在打囤前不开鸡窝,在“囤”中心放一点玉米等粮食,用瓦片扣一扣,等太阳升起来后,再将鸡鸭等家禽放出来,依据家禽啄食的状况预卜某种粮食的收成。乳山、海阳等地还用白面或豆面做成蛇形(小龙),谓神虫,放在粮囤和面缸里,祝福米面用之不尽。叫“神虫”意味着民间对龙的一种敬畏和崇拜,“神虫”在大众口中叫来叫去就成了“剩虫”(或圣虫),与其所表达的那种期望粮食总有剩下的夸姣祈盼更显符合。

熏虫、炒豆与击梁辟鼠

乳山的农家有熏虫之说,一般是在春节的时分就把二月二要用的香和鞭炮准备好,清晨一早上来,用燃着的香在墙缝处等犄角角落简单繁殖虫鼠的当地逐一晃照一遍,或击打房梁,以求一年不受其扰。晚上也要放鞭炮。

这天比较盛行的习俗是吃炒豆,家家多炒黄豆,用糖水或盐水浸泡黄豆粒,也可参加八角、茴香、花椒等香料,晒干,炒食,叫“炒豆儿”、“糖豆儿”、“燎豆儿”或“咬虫儿”,或用面粉做成面蛋儿,形状十分像炒豆,莱阳当地叫炒“面棋”、“蜜豆”,最形象的叫法是“炒蝎子爪儿”,听说吃了炒豆,一年不被蝎子蜇。这天也有的人家爆苞米花儿吃,以示吉庆。有谣唱:“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听说武则天做了皇帝,惹怒了玉皇大帝,降旨龙王三年不得向人世降雨。龙王怜惜人世,违旨降下雨露。玉皇大帝便将龙王压在山底受刑,并立下石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世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老大众为了解救龙王,想出一个方法,家家户户炒玉米花上供。玉皇大帝认为真的是金豆开花了,就赦免了龙王。不久,人世普降春雨,这天正是二月初二。二月初二爆玉米花吃也从此成了习俗。

理发与戴龙尾、剪龙尾

旧时小孩子这天入学,谓“占鳌头”,以图吉祥。许多人喜爱在二月二这天理发,取“龙抬头”之意。

荣成当地二月二剪纸中有蛇和蟾蜍,剪蛇形剪纸贴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