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昂首有哪些风俗 常见风俗是什么

龙昂首(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耕耘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在龙昂首这一天,家家户户预备好了各种祭品用来祭祀龙王,祭祀土体爷,用来请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可以让作物五谷丰登,稻谷满仓,寄托了夸姣的希望与神往,那么二月二龙昂首这一天有哪些忌讳和风俗习惯?

国学帮材料下载网

二月二龙昂首的风俗

吃龙食

二月二在饮食上也是有必定的考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请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取得好收成。

当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饼却是遍及风俗,明《酌中志》一书中就有记载:“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

理发

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特别忙。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有“正月里不理发”的说法在民间撒播,许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会再理,而是比及“二月二”。

人们为什么都要在“二月二”这天理发呢?传说在这一天剪发,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而,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好像这一天理了发,便讨了好彩头,一年都顺风顺水呢。

接“姑娘”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风俗便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苏北人的礼数多,其间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有必要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繁忙了,所以要犒赏犒赏她。

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便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同带回来吃一顿丰富的中饭。此风俗在我国北京及北方大多区域也很盛行,不少区域一向沿续至今。

引龙

在山西,最重要的风俗是“引龙”,在晋西北叫“司钱龙”,二月二早上太阳没出山曾经,家家户户都要提桶到河滨或井边取水。汲水时桶里放着铜钱,提上水后边走边洒,到家后将剩余的水倒入水缸,这样就把“钱龙”引回来了。引钱龙时禁绝说话,避免吓走钱龙。

在豫东一带,阴历二月二的早晨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