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吃什么 6大传统食物

中元节便是咱们俗称的鬼节,这天除了要放河灯、上坟外,也有饮食的风俗,那么中元节吃什么呢?小编为您介绍中元节各地的传统食物。

国学帮材料下载网

中元节吃什么?

中元节也有归于这个节日的美食,有人为了辟邪而吃,有人为了祈福而吃。就让咱们看看在中元节这天,咱们应该吃些什么?

1、吃濑粉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风俗,并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办法仍是有所不同的。濑粉,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物,涵义长长久久,多福多寿。

东莞最知名是烧鹅濑。烧鹅濑,最考究的是一锅甘旨的高汤,那得用整只鸡、大块肉、大块骨,加许多特种药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时分,将濑粉在热水中烫一烫放入碗中,然后加上一大勺高汤,粉面再铺上一层皮脆肉嫩的烧鹅。

2、蒸面羊

旧京及华北区域的乡村,民间盛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风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优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听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风俗,后来逐步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这一风俗的另一说法是,母亲为出嫁的闺女用白面塑一双羊,当然还要蒸熟,并且羊头还要缠挂上红布条。娘家要组成一支小型送羊部队到新姑爷家,由新姑爷着手切开面羊,并将切下的榜首块用红绳拴挂在客厅中,这块“面羊肉”比及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来新面羊时才干取下来。这其间的考究是“陈羊见新羊,年年有余粮。”新姑爷切完羊后,要吃羊头,出嫁的闺女则吃羊脚,其他的分送男方老一辈邻里,以表和和美美,同享喜庆吉利。

3、吃花馍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区域最烈。一家蒸花馍,邻居来帮助。首要依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

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小羊吃奶双膝下跪,期望小辈不要忘掉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比年有余。

4、吃鸭

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许多当地都会挑选吃鸭子。为什么呢?本来“鸭”便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何况鸡爪呈耙状,易把鬼的衣服抓掉(大约怕积下恶怨,不愿回到原处),所以选脚掌扁平的鸭子也在情理之中了。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中元节吃鸭是因为传说逝世的先人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省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所以,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水载他们回来,一朝一夕,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鬼节就吃鸭子。

5、吃扁食

在江苏省的东县乡,许多村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物)。现在也有人把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