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花灯寄予的涵义

民间在岁除供奉老天爷时要建立“六合堂”。人们在宅院里扎一小棚,棚里边小桌上立着“六合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摆着香炉、供品,还挂着一盏灯笼,灯笼代表姜太公的座位。听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他人都封了,便是忘记了封自己,自己没有座位只好和老天爷坐在一同。

国学帮材料下载网

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许多标志意义。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赶漆黑的恐惧感,所以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亮之意。

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附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安全。

有一种“光亮灯”,在岁末年初时,把灯笼放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安全顺畅。

也有农家在田间立长竹竿挂上一盏灯 “照田蚕”,调查火色以猜测一年的水旱状况,以期熟年。

“放天灯”,来由是曩昔人们在逃避伏莽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点燃天灯为互报安全的信号。因为流亡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典礼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安全灯”。这以后逐步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风俗活动。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期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期望和光亮。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舞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便是把事前做好的花灯带到校园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标志出路光亮。早年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而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装点。

元宵节花灯品种甚多,或是模仿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