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迎端午 这些摄生风俗你知道吗

  明日是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民间有种说法以为五月是“毒月”,初五又是“毒日”,人们在端午这天要通过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系香囊等多种方法祛病避邪、逃避五毒之害。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端午风俗能为咱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吧。

国学帮材料下载网

  吃糯米粽子 养胃清火

  虽然南北方在粽子的甜咸口味上又站在了“敌对阵营”,但毋庸置疑的是,端午节必定要吃粽子,这背面有什么摄生道理吗?事实上,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气候往往潮热难耐,人们食欲不佳,假如再加上学习、作业“压力山大”,人体生理气血运转不顺,还简单烦躁郁闷、心悸胸闷,这时吃些粽子,不只能够健脾养胃,还能清浮火。

  传统的粽子主料是糯米加大枣,粽叶一般都用苇叶。中医以为,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粽子里的糯米一般都煮得很软,适量食用有益健康。而苇叶有清热解毒的功用,通过长期的蒸煮,粽叶内的有效成分可与内馅部分的养分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增强粽子的补益成效。大枣具有补气养血的效果。假如在粽子里加些莲子,能够健脾除湿;加些小豆,能够消肿。

  需求提示的是,糯米类食物比较难消化,一次不宜多吃,特别是不主张拿粽子当夜宵,以免肠胃不适。端午期间,气候湿热,细菌性痢疾、伤寒、肠炎等流行症易发,若进食后呈现腹泻、腹痛、吐逆等不适,要警觉是否因不干净饮食导致,特别是胃肠道不适症状较重,或一起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者,要及时就医。

  健康食粽 谨记“三忌”

  吃粽子一忌“冷”。粽子是糯米做的,而糯米的特性之一便是不易消化,所以吃粽子最好要趁热,假如食用冷掉的粽子,很简单导致消化不良,发生食欲不振等状况。

  二忌油腻。有些人习气在吃完大鱼大肉后吃个粽子来“开胃”,可是粽子,尤其是“肉粽”里边的脂肪含量并不少。假如在吃过油腻食物后再吃“肉粽”,会危害到身体健康。

  三忌单食。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