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为什么要祭灶?
每年的阴历腊月二十三日为汉族传统节日祭灶节,民间又称“交年”、“小年下”、“小年”。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一起的风俗。曩昔,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屋(厨房)的锅台邻近墙壁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佛龛神像的两边还要贴上一副对联,上联写“上天奏功德”,下联写“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利”,横额是“一家之主”。那么,你知道小年为什么要祭灶吗?
小年的时刻
在不同的当地日期不同,在阴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风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浮家泛宅则是腊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曾经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而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希望却是共同的”。)(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区域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在山东部分区域小年为腊月二十二。小年被视为春节的初步。
小年祭灶的由来
传说灶王爷是玉帝派到每家的监察官,到了腊月二十三便要升天,去向上天的玉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帝听后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所以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人们要“祭灶”,祭灶时要摆设供品,香烛,供品中最杰出的大多是是糖瓜,晋北区域则习惯用饧,(饧是麻糖的初级品,特粘,)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糖、饧之类食物既甜又粘,取意灶君吃后嘴被糖、饧粘住,让灶王爷甜甜嘴,上天说好话,不向玉帝说坏话,免生对错。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向撒到厨房门外。这些仪程完了今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
山西境内,绝大部分区域是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只要榆社、文水、黎城、阳城等少量当地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晋北区域流传着“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春节有着亲近的联系。由于,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