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有什么风俗?

正月十四,是元宵节的前一天,民间风俗多多,那么你了解正月十四风俗有哪些吗?正月十四风俗有拜临水娘娘、吃麦流、喝亮眼汤、试花灯、食糟羹等,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国学帮材料下载网

正月十四风俗

1、拜临水娘娘

民间将正月十四这一天称为“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的诞辰。传说临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了解救难产妇女的神仙。所以民间立祠奉祀,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其实,是妇女们在没有位置、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为自己刻画的一位保护神,也是她们害怕难产而鼓动自己的一种方法。

2、吃麦流

阴历正月十四夜,每当此日晚餐,宁海城乡家家户户都要吃麦流。麦流便是将菜叶、香干丝、虾皮、番薯粉面丝放一道烧熟,然后把麦粉放下拌和,成为薄薄的糊状,就叫“麦流”。为什么宁海正月十四夜要吃麦流呢?听说这与戚继光抗倭寇有关。

3、喝亮眼汤

新昌有正月十四喝亮眼汤的风俗。民间有个说法,这十四夜亮眼汤一喝,就说明新年也过得差不多了,我们得开端振作精神开端新一年的作业。亮眼汤是碗青菜麻糍汤。将麻糍切成小手指般巨细的一条条,然后将洗净的青菜合二为一,下锅煮熟,放入适量的食盐、酱油,挑上一撮熬熟的猪油,就成了民间传统的亮眼汤。

4、吃“糊辣羹”

象山正月十四闹元宵,有吃“糊辣羹”这一风俗。当天,小孩们自带碗筷,串街走巷,挨门挨户吃糊辣羹,说一声:“吃发财羹啦!”主人不分熟人或陌生人,每人一瓢。“糊辣羹”是用牡砺、虾仁、鱼肉、蛏肉等为主料,加上切成粒的精肉、芋艿、萝卜、蛋、腊肠、菜丝等做成熟食后混合在炒烩最终加水勾芡而成。听说小孩串的门越多,吃的越多,越会聪明。讨糊辣的人越多,主人越会发财。

5、试花灯

为了预备正月十五的上元宵节,民间和朝廷都会在这天建立灯棚,悬灯结彩,并做一些游艺节目的预习活动,成为“试灯”以便迎候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至于市面上卖灯笼的小贩,早就预备了林林总总的花灯,预备贩卖,成为“灯市”。

6、食糟羹

在台州,元宵节为正月十四,其节日气氛也有着异乎寻常的特征和内在,台州元宵夜吃糟羹更是在全国绝无仅有。糟羹的制作方法很简单,也很共同。据清《台州外书》载:元宵时,“以肉、菜和粉,杂荠、笋为羹,以多为贵,谓之吃糟羹。”常以芥菜、肉丝、猪耳朵、猪尾巴、豆面、冬笋、香菇、木耳、豆腐干、油泡、川豆板、芋头号时令蔬菜,切成丁状或末状,在锅里烧熟,加水烧开,再用米粉调水,倒入锅中搅匀,烧成糊状即成。古时,曾用酒糟谐和,故称“糟羹”。

7、宓羲诞辰日

甘肃天水一带,称宓羲为人宗爷,以正月十四日为人宗爷诞辰日,这天要举办祭祀活动。前一天晚上就开端预备祭品,祭品有宰杀好的整猪、整羊以及生果和其他食物。院内古柏树上,贴满了小小的红纸人。子时一到,开端读祭文,回忆先人的积德行善,讲述现在的美好生活。之后进行朝拜,给人宗爷唱戏,耍社火,祈愿保佑岁岁安全,国泰民安。祭祀后,供品要分给朝拜者,意为先人赐给了食物。

8、守财神

从正月十四这天下午起,从刚刚学步的娃娃到十二三岁的儿童,手里都捏着一根线,拉着毛兔灯,牵着大人的手,满街地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