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边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我国很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阴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当地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国学帮材料下载网

南边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风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气,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人都习气以芋头来祭拜先人。这当然与耕耘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撒播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树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严酷的控制。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大众惨遭残杀。为了不忘胡人控制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拜先人,历代相传,至今犹存。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当地也很盛行。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风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好菜。 南京人百口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招供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随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集合桥头笙箫弹唱,回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逐渐式微,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 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从头修葺,康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随同来领会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